红叶李产地分布:
原产中亚及中国新疆天山一带,现栽培分布于北京以及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江苏、山东等省的各大城市。红叶李生态习性 喜光也稍耐阴,抗寒,适应性强,以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有利。怕盐碱和涝洼。浅根性,萌蘖性强,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。 喜光也稍耐荫,抗寒,适应性强,以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有利。怕盐碱和涝洼。浅根性,萌蘖性强,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。
红叶李耐污染,生长期干净,生长时不产生垃圾。绿化效果明显,种植当年就可以看见效果,成景周期短。所以常作于庭院观赏和公路绿化。单植或群植都是不错的选择,还可以修剪做成盆景。
红叶李移植苗管理:4月下旬,选阴雨天或晴天的下午4点后进行移植。起苗前,苗床灌足水,以利起苗减少伤根,根系又能多带泥土。现起苗现栽植,提高移植成活率。移植时株行距20厘米×30厘米。移植前每亩地施4至5吨腐熟农家肥和含量各15%的三元复合肥0.05吨,深耕细耙后移植。栽后浇足水,育苗地保持不干不过湿,并加强病虫草害防治。6月初,阴雨天前或土壤干旱灌溉前,每亩地撒施尿素0.025吨,以促进苗木生长。当年移植苗平均高度可达1.5米左右,地径1.5厘米。
红叶李扦插苗管理:苗床有地膜和小拱棚的可保持长时间不必,如地膜下土壤干燥,再沿畦沟洇灌一次水。温度降至零下5℃时,应在拱棚外加草帘防冻保温;气温升至0℃后,白天揭开草帘,夜晚四周围草帘;温度达到5℃以上时,白天应打开拱棚,适当放风,防高温灼伤幼苗。3月初,幼苗高3~5厘米时,白天揭开地膜通风练苗,随幼苗生长逐渐加大通风量。3月中下旬至4月初,注意保持苗床潮湿。4月中旬揭去棚膜,及时施肥、除草、浇水。
红叶李形态特征
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8米;多分枝,枝条细长,开展,暗灰色,有时有棘刺;小枝暗红色,;冬芽卵圆形,先端急尖,有数枚覆瓦状排列鳞片,紫红色,有时鳞 片边缘有稀疏缘毛。叶片椭圆形、卵形或倒卵形,较稀椭圆状披针形,长(2)3-6厘米,宽2-3(2)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圆钝锯 齿,有时混有重锯齿,上面深绿色,,中脉微下陷,下面颜色较淡,除沿中脉有柔毛或脉腋有髯毛外,其余部分,中脉和侧脉均突起,侧脉5-8对;叶柄 长6-12毫米,通常或幼时微被短柔毛,无腺;托叶膜质,披针形,先端渐尖,边有带腺细锯齿,早落。
花1朵,稀2朵;花梗长1-2.2厘米。或微 被短柔毛;花直径2-2.5厘米;萼筒钟状,萼片长卵形,先端圆钝,边有疏浅锯齿,与萼片近等长,萼筒和萼片外面,萼筒内面有疏生短柔毛;花瓣白色, 长圆形或匙形,边缘波状,基部楔形,着生在萼筒边缘;雄蕊25-30,花丝长短不等,紧密地排成不规则2轮,比花瓣稍短;雌蕊1,心皮被长柔毛,柱头盘 状,花柱比雄蕊稍长,基部被稀长柔毛。
核果近球形或椭圆形,长宽几相等,直径1-3厘米,、红色或黑色,微被蜡粉,具有浅侧沟,粘核;核椭圆形或卵球 形,先端急尖,浅褐带白色,表面平滑或粗糙或有时呈蜂窝状,背缝具沟,腹缝有时扩大具2侧沟。花期4月,果期8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