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李生长习性:
红叶李喜年降水量600——1000毫米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,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。抗寒性较强,大苗可耐-25℃的短期低温,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,往往生长不良。较喜光,幼年稍耐庇荫。大树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,否则生长不良或枯萎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酸性土、微碱性土均能适应,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适宜其生长,亦可适应黏重的黄土和瘠薄干旱地。耐干旱,不耐水湿。浅根性,抗风力差。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弱,空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往往会造成植株,尤其是4—5月间发新叶时更易造成伤害。
红叶李以叶色**,嫩叶鲜红,老叶紫红,红叶终年可观。春季花朵盛开,微微馨香,满树粉红泛白。花瓣落时,好似雪,花飘舞。如与雪松、女贞等其他树种搭配,则终年红绿相映成趣。配置草坪角隅、叉路口、大门、广场、建筑物前,彩化效果良好。
在校园绿化中则多与碧桃配植成园,取其“桃李满天下”之意。还可用作游园小路及较窄道路的行道树,效果均佳。
紫叶李核果近球形或椭圆形,长宽几相等,直径1-3厘米,、红色或黑色,微被蜡粉,具有浅侧沟,粘核;核椭圆形或卵球 形,先端急尖,浅褐带白色,表面平滑或粗糙或有时呈蜂窝状,背缝具沟,腹缝有时扩大具2侧沟。花期4月,果期8月。
红叶李嫁接的砧木一般选择两年生的苗,是专门做砧木培养的,嫁接前要先短截,只保留地表上5~7厘米的树桩,6月中下旬,在事先选做接穗的枝条上定好芽位,接芽要饱满、壮实,无干尖和病虫害。用经过消毒的芽接刀在芽位下2厘米处向上呈30°斜切入木质部,直至芽位上1厘米处,然后在芽位上1厘米处横切一刀,将接芽轻轻取下,再在砧木距地3厘米处,用刀在树皮上切一个“T”形切口,使接芽和砧木紧密结合,再用塑料带绑好即可。嫁接后,接芽在7天左右没有萎蔫,说明已经成活,25天左右就可以将塑料带拆除。
分布区域
红叶李原产新疆,生长于山坡林中或多石砾的坡地以及峡谷水边等处,海拔800-2000米。 [1] 中亚、天山、伊朗、小亚细亚、巴尔干半岛均有分布。原产西南部,中国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广为种植。